李晓成
首席科学家
二级研究员,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动物卫生风险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决策咨询专家、农业部五届兽药(生药)评审委员会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20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起草完成重要研究专题报告40份,主编(译)专著4部,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90篇。在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监测、预警及防控等工作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
陈义平
首席科学家
博士,三级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疫病诊断试剂及工艺技术研究,先后组织开展我国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诊断制品的比对验证,研究我国兽用诊断制品管理办法,还先后参与我国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开展我国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起草编写,参与我国兽医及兽药行业发展规划的起草制定。努力推进动物疫病诊断试剂的产业化发展,获批禽流感、新城疫等诊断制品生产文号12项,实现GMP生产并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部分诊断制品被FAO釆用。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研究制定农业行业标准3项,获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7部。主持及参与合作的研究成果分别获省部级三、二、一等奖各一次。
范伟兴
首席科学家
博士、研究员,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主要从事牛结核病、布病等人兽共患病诊断调查与防控技术研究等工作。主持技术产品转化3项,获省部级奖6项,著作8部,发表论文90余篇。
蒋正军
三级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美国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和美国IOWA州立大学兽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作为中央组织部和团中央第5批博士团成员,挂职江西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主持多项国家“九五” 、“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行业专项及海外留学人员归国课题,主持制定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主要承担和组织我国无疫区评估与管理工作,先后指导完成海南、辽宁、山东、广东和吉林等多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与评估工作,研究制定了我国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PVS评估指标体系。在国际、国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篇。是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领域的核心专家。
吴延功
四级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畜禽应用技术研究、国家血清库建设和国家兽医实验室网络建设。现任农业部兽药评审专家、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理事、山东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山东省畜牧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家禽》编委会委员。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了公益性项目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948”项目等,获省部级二等奖3项,省教委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山东省畜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农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编写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4项;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SCI 7篇。主编10多部专著,获得新兽药证书5项。
龚振华
四级研究员
研究员,研究生导师。曾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兽医学院、美国动物疾病中心和日本宫崎大学学习。是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山东省重大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员,科技部 “重大外来动物疫病研究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中国动物检疫》审稿专家。长期从事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研究。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12项。主持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7项,省部级科研鉴定成果6项。制定国家和农业部行业标准技术规程12项,编写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技术规范10项。编写兽医专业技术著作15部,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专业学术论文106篇,参加兽医专业国际学术交流会议2次。
曲志娜
四级研究员
研究员,从事动物性食品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工作。主持和参与十二五科技专项课题《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国家自然基金课题《我国猪源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特征与传播机制研究》、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重点项目、世界银行禽/人流感信托基金项目、农业部专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项目》、《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项目》、《国内外畜产品卫生质量标准的比较研究》等、《动物源性食品中己烯雌酚残留检测试剂盒的研制》课题、青岛市科技专项等49项,获省部级三等奖2项、专利3项,制修订《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等农业行业标准19项,出版著作13部,发表论文56篇。
王玉东
四级研究员
1988年于中国农业大学兽医专业毕业,农学学士。研究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高级会员、禽病学分会理事,实验室资质认定国家级评审员,山东省政府采购和科研项目评审专家。主要从事动物疫病诊断研究,动物产品安全监测、风险评估及技术研究,实验室质量管理等。先后出版专著11部;主持和参与发表论文129篇,其中高引论文28篇,共被引用691次。《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QXIBV)的分离和鉴定》论文被国际SCI论文引用20多次,被国际工具书《DISEASE OF POULTRY》引用2次。参与发表SCI论文3篇;参与发明专利1项;科研课题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一项。主持起草标准6项,参与起草标准9项。
邵卫星
四级研究员
预防兽医学博士,研究员,硕士导师。2005年-至今主要从事动物防疫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管理、家畜重要疫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演化和布氏菌病研究等工作。研制“新成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症-传染性法氏囊炎”四联灭活疫苗获得新兽药注册证书(二类);研制副猪嗜血杆菌三价灭活疫苗的研制,获得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临床试验批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新成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症-传染性法氏囊炎”四联灭活疫苗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猪重要病毒性疾病分子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标准制订”获河南省科技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参与国家和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2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主编/参编著作11部;发表论文25篇,第一作者9篇。
王君玮
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源性病原微生物风险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兼任国务院食安委专家委员会委员,OIE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定点联络人,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委会委员,国家认可委实验室技术委员会生物安全专委会委员、主任评审员等职。先后参与或主持完成科研项目11项、欧盟合作专项1项、农业部职能专项5项。获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部优秀团队荣誉称号1次;国家认监委特殊贡献奖章1枚。主编或副主编、参编译著10余部, DVD培训教材1套;主持或参与行业标准制定3项,在Int J Clin Exp Med、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吴晓东
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下属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长期致力于非洲猪瘟、小反刍兽疫、疯牛病等重大外来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研究成果为我国外来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先后主持和参与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等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先后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70余篇,主编专著2部、主译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4项。2013年底小反刍兽疫再次传入我国后,全程参与指导了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疫情的现场处置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具有丰富的外来动物疫病传入疫情的应急处置经验。
王幼明
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处副处长。参与了国家动物流行病学研究中心项目建设,长期从事兽医流行病学,动物疫病防治政策研究工作,涉及动物卫生政策、兽医体制改革、国际兽医事务、紧急疫情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和研究。主持或参与农业部软科学课题研究3项,科技部025项目1项,“十五”攻关课题2项,948引进项目1项,FAO禽流感中国项目1项,世行信托基金援华禽流感项目1项,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4篇,主编和参编了《OIE工作及其规则》、《哺乳动物、禽、蜜蜂A和B类疾病诊断试验和疫苗标准手册》(2004)、《国际动物卫生法典》(2003,2004)、《澳大利亚兽医应急计划》、《兽医流行病学》等著作11部。
刘华雷
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现任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农业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兽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导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理事,《中国动物检疫》编委。主要从事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和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农业部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专项、商务部援非项目、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制定国家标准1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宁夏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主编参编论著译著10部,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获得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等各类优秀论文奖10余次。
包静月
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病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佐治亚大学访问学者,浙江农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兼职教授。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参与华大基因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从事重要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子任务、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参与948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制定国家标准2个,主编专著1部,参编参译专著8部。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先后赴英国、西班牙等国开展合作研究。
孙淑芳
研究员
199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病毒学专业,理学学士,理学硕士,现任中心人兽共患病监测室副主任,研究员;全国动物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兽医协会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13年动物疫病疫苗和诊断技术实验室研究、15年动物卫生政策、法规和标准研究制定工作经验,是国家动物疫病区域化及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管理评估标准法规体系建设专家团队主要成员,多年负责国家WTO/SPS动物卫生措施评议工作,14次参加WTO/SPS 委员会会议及多双边磋商工作,对OIE标准、SPS协定及国内外动物措施有深入了解和长期工作经验。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和行业标准项目14项,发表各类论文50余篇,参编参译著作15部,获得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李卫华
研究员
预防兽医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标准法规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兽医政策法规研究和动物卫生标准制修订管理工作。组织并参与了《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法后评估工作,提出修改建议并被采纳。积极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等政策研究工作。负责全国官方兽医师资培训工作,多次在全国以及各省官方兽医培训中讲授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和程序、动物卫生监督与刑事司法衔接、案例分析等课程,培训国家级师资近千人。多次参加非洲猪瘟疫情处置、流调和督导工作,参与起草非洲猪瘟复养技术指南。主持/参与动物卫生国家/行业标准10项,主编/主审专著9部,参编专著3部,发表中文文章50余篇,SCI文章4篇。